ARTICLE

技术文章

当前位置:首页技术文章nta纳米颗粒跟踪分析原理、应用与发展前景

nta纳米颗粒跟踪分析原理、应用与发展前景

更新时间:2025-06-12点击次数:233
纳米颗粒在生物医药、材料科学、环境监测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其粒径、浓度及分布特性直接影响其性能和应用效果。传统的纳米颗粒表征技术(如动态光散射DLS、电子显微镜TEM)存在一定局限性,而纳米颗粒跟踪分析(Nanoparticle Tracking Analysis,NTA)作为一种新兴的单颗粒分析技术,能够实时、高分辨率地测量纳米颗粒的粒径分布和浓度,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将详细介绍NTA的工作原理、技术优势、应用领域及未来发展趋势。

1.nta纳米颗粒跟踪分析概述

NTA是一种基于激光散射和布朗运动分析的纳米颗粒表征技术,由英国NanoSight公司(现属Malvern Panalytical)于2000年代初开发。其核心原理是通过光学显微镜和高速摄像系统追踪单个纳米颗粒的运动轨迹,结合斯托克斯-爱因斯坦方程计算颗粒的粒径和浓度。

1.1主要特点

-单颗粒检测:不同于DLS的群体平均测量,NTA可对单个颗粒进行追踪,提供更精确的粒径分布。

-宽测量范围:适用于10 nm–2000 nm的颗粒(不同仪器型号可能有所差异)。

-高灵敏度:可检测低至10⁶–10⁹particles/mL的浓度。

-多参数分析:同时提供粒径、浓度、Zeta电位(部分型号支持)等信息。

2.NTA的工作原理

NTA的核心技术流程包括样品分散、激光照射、光学成像、颗粒追踪和数据分析。

2.1激光散射与光学成像

-样品溶液被注入测量池,激光束(通常为波长405 nm或532 nm)照射样品,纳米颗粒在激光照射下产生散射光。

-高灵敏度CCD或CMOS相机记录颗粒的散射信号,形成动态视频。

2.2布朗运动分析与粒径计算

-软件自动识别并追踪多个颗粒的运动轨迹。

2.3浓度测定

通过统计单位体积内可观测的颗粒数量,结合光学参数(如激光穿透深度、检测体积等)计算颗粒浓度。

3.nta纳米颗粒跟踪分析的技术优势与局限性

3.1优势

✔高分辨率:可区分多分散样品中的不同粒径组分(如外泌体、脂质体、病毒等)。

✔实时动态分析:直接观察颗粒运动,适用于聚集、降解等动态过程研究。

✔无需标记:基于自然光散射,适用于生物样本(如蛋白质、核酸纳米颗粒)。

✔低样品量需求:仅需几十微升至几毫升样品。

3.2局限性

✖受样品纯度影响:杂质或背景颗粒可能干扰测量。

✖不适用于高浓度样品:颗粒重叠会导致追踪误差。

✖依赖光学性质:弱散射颗粒(如某些聚合物或生物分子)可能难以检测。

4.NTA的应用领域

4.1生物医药

-外泌体研究:NTA是外泌体粒径和浓度分析的黄金标准之一。

-药物递送系统:用于脂质体、聚合物纳米粒的质控。

-病毒疫苗开发:监测病毒样颗粒(VLPs)的稳定性。

4.2纳米材料科学

-金属/碳纳米颗粒:如金纳米颗粒、量子点的表征。

-环境纳米颗粒检测:分析水体或空气中的微塑料、污染物。

4.3食品与化妆品

-乳液稳定性分析:监测纳米乳液的粒径变化。

-纳米添加剂安全性评估:如二氧化钛、氧化锌纳米颗粒。

5.未来发展趋势

1.智能化与自动化:结合AI算法提升颗粒追踪的准确性和速度。

2.多模态联用:与DLS、流式细胞术等技术结合,提供更全面的表征。

3.便携式设备:开发小型化NTA仪器,用于现场检测(如环境监测)。

4.更高灵敏度:改进光学系统以检测更小(<10 nm)或更弱散射的颗粒。

nta纳米颗粒跟踪分析作为一种高分辨率的纳米颗粒分析技术,在生物医学、材料科学和环境监测等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尽管存在一定局限性,但其单颗粒检测能力、实时动态分析优势使其成为传统技术的重要补充。未来,随着光学技术、数据算法的进步,NTA将在纳米科技领域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推动精准医学、绿色纳米材料等前沿研究的发展。 
服务热线

关注公众号

Copyright © 2025四度科学仪器(广州)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243422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