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PANY NEWS

公司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公司新闻纳米颗粒粒度分析仪:解码微观世界的“精密天平”

纳米颗粒粒度分析仪:解码微观世界的“精密天平”

更新时间:2025-08-07点击次数:60
在纳米技术席卷全球的浪潮中,纳米颗粒粒度分析仪已成为材料科学、生物医药、环境监测等领域的核心工具。它通过捕捉纳米级颗粒的微弱信号,精准解析粒径分布、Zeta电位等关键参数,为科研人员打开了一扇观测微观世界的窗口。

一、技术原理:动态光散射的“粒子舞步”

纳米颗粒粒度分析仪的核心技术基于动态光散射(DLS)原理。当激光照射悬浮在液体中的纳米颗粒时,颗粒因布朗运动产生随机热运动,导致散射光强度随时间波动。小颗粒运动速度快,散射光波动剧烈;大颗粒则反之。通过高灵敏度探测器(如APD/PMT双检测器)捕捉这些瞬时信号,并利用自相关算法分析光强衰减速率,仪器可推算出颗粒的流体力学直径及其分布。

以安东帕Litesizer DLS701为例,其配备的cmPALS模式可将Zeta电位测量灵敏度提升10倍,结合多角度粒度测定(MAPS)技术,可同时分析0.3nm至12μm的颗粒粒径。而马尔文Zetasizer Lab则通过Blue/Red Label双版本设计,满足从常规样品到高挑战性样品的测试需求。

二、核心功能:从粒径到电位的“全维度解析”

现代纳米粒度分析仪已突破单一参数测量局限,形成多维度分析能力:

粒径分布:支持0.3nm-12μm宽量程检测,覆盖金属氧化物、碳纳米管、蛋白质等纳米材料。例如,Nicomp Z3000采用多峰算法,可精准分辨复杂样品中的多个粒径峰。

Zeta电位:通过电泳光散射(ELS)技术测量颗粒表面电荷,评估分散稳定性。清华大学团队利用该功能优化了纳米载药系统的表面修饰工艺,使药物循环时间延长3倍。

分子量测定:结合静态光散射(SLS)技术,可测定溶液中颗粒的分子量范围(980Da-20MDa),为聚合物材料研发提供关键数据。

智能温控系统:测试温度范围覆盖0-120℃,精度达±0.1℃,满足高温催化反应或低温生物样品测试需求。

三、应用场景: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桥梁”

生物医药:在疫苗研发中,仪器可分析病毒样颗粒(VLP)的粒径均一性,确保免疫原性;在脂质体药物递送系统开发中,通过监测粒径变化优化包封率。

新能源材料: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发中,仪器可检测纳米级颗粒团聚现象,指导烧结工艺优化。宁德时代通过粒度控制将电池能量密度提高8%。

环境监测:在水体纳米污染物检测中,仪器可识别10nm级塑料颗粒,评估生态风险。某环保机构利用该技术发现,某河流中微塑料浓度达1.2×10⁵个/L,推动相关治理政策出台。

食品工业:在乳浊液稳定性研究中,仪器可监测脂肪球粒径变化,指导均质工艺。某乳制品企业通过粒度控制将产品保质期延长40%。

四、技术演进:从“看得见”到“看得准”的跨越

近年来,纳米粒度分析仪呈现三大发展趋势:

多技术融合:部分型号集成纳米颗粒跟踪分析(NTA)功能,通过直接观测颗粒布朗运动轨迹,提升多峰分布样品的解析能力。

智能化升级:AI算法可自动识别异常数据,如珠海真理光学推出的智能分析软件,将数据后处理时间缩短70%。

微型化突破:瑞芯智造NanoCoulter D采用微流控芯片技术,将仪器体积缩小至传统设备的1/10,适用于现场快速检测。

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纳米颗粒粒度分析仪正以“纳米级精度”重塑现代工业。随着马尔文、安东帕、丹东百特等企业持续创新,这场微观世界的解析革命,必将为人类探索物质本质开辟更广阔的疆域。 
服务热线

关注公众号

Copyright © 2025四度科学仪器(广州)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243422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