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外泌体作为活细胞释放到细胞外基质中的膜性囊泡,携带蛋白质、核酸和脂类等多种生物活性分子,在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传递,在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外泌体在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上具有重要研究价值。近年来,神经退行性疾病(neurodegenerativedisease,ND)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不断升高的趋势,它是一类起病隐匿的进展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早期确诊困难,因此寻找有效的生物标志物在ND患者的早期诊断、临床治疗和预后监测的过程中发挥着至...
查看更多22
外泌体作为细胞间的通讯使者,携带蛋白质、核酸等生物活性物质,对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显示出巨大的潜力,成为生物医学研究的新宠。恶性肿瘤是目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在肿瘤发生发展的过程中,肿瘤的生长、转移、免疫逃逸等关键步骤均与外泌体有着莫大的联系。为了更加早期、精准地诊断肿瘤,更加有效地治疗肿瘤,了解外泌体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和外泌体作为生物标记物的潜在可能性,对进一步完善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图1肿瘤细胞分泌外泌体对抗T细胞一、外泌体与肿瘤生长在前列腺癌、恶...
查看更多22
北京时间2013年10月7日,在卡罗琳医学院的诺贝尔大厅,诺贝尔奖的评选委员会秘书长戈兰·汉松宣布,将当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三位杰出的科学家,即詹姆斯·E·罗斯曼(JamesE.Rothman)、托马斯·苏德霍夫(ThomasC.Südhof)以及兰迪·谢克曼(RandyW.Schekman),以表彰三人共同解答的一个科学问题:细胞如何组织运转其内部的一个重要的传输系统——囊泡传输系统?也正是他们的研究成果以及诺贝尔奖的巨大影响力,使小小的囊泡被纳入更多研究者的视线,...
查看更多3
一、引言随着纳米技术的飞速发展,纳米颗粒在众多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如生物医药、材料科学、环境科学等。在这些应用中,精确测定纳米颗粒的尺寸、浓度、表面电荷等特性至关重要,因为这些参数直接影响着纳米材料的性能、稳定性以及与生物系统的相互作用。传统的纳米颗粒分析技术,如电子显微镜(EM)和扫描探针显微镜(SPM),虽然能够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但样品制备复杂、检测通量低,且通常只能对静态样品进行分析,难以满足对纳米颗粒在溶液中动态行为研究的需求。动态光散射(DLS,图1B)技术...
查看更多